股票100倍杠杆平台
发布日期:2025-01-07 12:42 点击次数:143

杠杆买股票 襄阅丨一代宗师在襄阳

杠杆买股票 襄阅丨一代宗师在襄阳

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和讯网无关。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邮箱:news_center@staff.hexun.com

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和讯网无关。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邮箱:news_center@staff.hexun.com

日前,随着《宗师列传·大唐诗人传》系列在央视陆续播出,襄阳又一次以诗意氤氲的城市形象展示在大众面前。尤其是襄阳土生土长的山水田园诗宗孟浩然,凭着其文化顶流的光环,藉由诗歌的魅力,将襄阳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,以及厚重淳朴的风俗民情呈现给全国观众。该栏目最新推出的李白传,又在唐城和古隆中等地取景,进一步激起了人们想要追溯宗师与襄阳关联的兴致。

△鹿门山。资料图

唐宋时期,文化空前繁盛,流派纷呈,宗师辈出。他们之中不少人都与襄阳有着或深或浅的联系,他们在襄阳留下的有关襄阳的诗词文章,使得襄阳这座城市更加摇曳多姿,熠熠生辉。本文将从唐代、宋代众多的宗师中遴选出几位大家耳熟能详的“大家们”,简要梳理他们在襄阳的履迹及主要作品。

展开剩余93%

豪放派宗师李白

毫无悬念,第一个在襄阳出场的宗师级人物,一定是李白。

我一直在想,李白和孟浩然,一个诗风豪放如北冥之鹏,一个诗风清淡如南涧之水——比孟浩然小了12岁的李白,为什么会如此迷恋孟浩然?

“吾爱孟夫子,风流天下闻。”在我看来,李太白的“风流”可是比孟夫子的“风流”多得不是一点点。

726年,26岁的李白由扬州到安陆,过襄阳,拜访了时年38岁的孟浩然。两位宗师在襄阳第一次见面,李白离开襄阳时,竟没有诗篇留下来。

第二年,李白又由安陆过襄阳——“访古登岘首,凭高眺襄中”,留下了《岘山怀古》一诗。他非常仰慕襄阳东汉末期的大隐士庞德公,在岘山寄诗给友人:“清扬杳莫睹,白云空望美。待我辞人间,携手访松子”(《寄弄月溪吴山人》)。幽人不见的惆怅,追慕先贤的憧憬,都体现在了诗中。

734年春,李白再次南行过襄阳,这次来是想求官。他的从兄,即堂兄李皓当时是襄阳县尉。他还打算干谒时任襄州刺史兼山南东道采访使的韩朝宗,以谋得一官半职。可惜,这次“打秋风”都没有结果。

期望落空,李白愤懑不已。怀才不遇的激愤中,一首令后世襄阳人一直咏叹不已的《襄阳歌》喷薄而出。

《襄阳歌》是李白经过襄阳时最重要的作品。这首诗还是历代诗人咏襄阳作品中,唯一描述襄阳街景风情的作品。

这一年,李白还有《襄阳曲四首》和《大堤曲》传世。这表明,李白还是历代咏襄阳的诗人中,使用诗歌体裁最多的人,涵盖了乐府、古诗、律诗等。

736年,李白南返襄阳。李白再一次与孟浩然饮宴盘桓,并写下了最为我们津津乐道的诗作:《赠孟浩然》。这首诗也成为了李白的代表作之一,并被选入最著名的唐诗选本《唐诗三百首》。

△孟浩然《春晓》摩崖石刻 摄影:襄阳融媒记者谢勇

738年,李白由安陆赴南阳时经过襄阳。这时,孟浩然刚刚辞了张九龄的幕府,李白作五言长律《春日归山寄孟浩然》安慰他。这是李白最后一次到襄阳。两年后,孟浩然病逝。

新乐府派宗师白居易

新乐府诗派是以新题乐府诗为创作形式的流派,诗的主要内容为揭露时弊,反映民生疾苦。白居易虽然不是开新乐府先河的人,却是新乐府运动最有力的倡导者和最积极的实践者,这也使得他成为了唐代新乐府运动的领军人物。

白居易和襄阳的渊源颇深。他22岁第一次到襄阳,51岁最后一次到襄阳,时间跨度达29年,先后来襄阳有五六次之多。

791年,白居易20岁时,其父担任襄州别驾,白居易随侍父亲来到襄阳。第二年(792年)5月,白父病逝于襄阳,暂时安葬在襄阳的东津南原,白居易后来又因为移葬父亲灵柩两次到襄阳。

在孟浩然去世52年后,20余岁的白居易依然在襄阳追寻着孟浩然的遗迹。他遥望孟浩然曾经隐居过的鹿门山,写下了《游襄阳怀孟浩然》一诗。诗人抒发了孟浩然死后“清风无人继,日暮空襄阳”的怅惘,亦有“旧隐不知处,云深树苍苍”的遗憾。

815年,白居易44岁时,被贬为江州司马,经襄阳时,作有《再到襄阳访旧居》《襄阳舟夜》《寄微之三首》《旅次景空寺宿幽上人院》等诗。

《再到襄阳访旧居》是作者由青年到中年24年间屡到襄阳时的伤时感怀之作。“昔到襄阳日,髯髯初有髭。今过襄阳日,髭鬓半成丝”,表面上是对时光流失的伤感,实则暗含着对半世运蹇的感喟。在“旧游都是梦”的恍惚中,又有“乍到忽如归”的喜悦。一个“归”字,深切表达了白居易对襄阳的特殊情感。

822年7月,51岁的白居易外任杭州刺史,取道襄汉。这是史料记载的白居易最后一次到襄阳,似乎没有作品留存。

△襄阳古城夜景如画。摄影:襄阳融媒记者李勇

山水田园派宗师王维

王维和孟浩然都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开创者,并称“王孟”。山水田园诗派,顾名思义,其创作主题是写山水和田园的优美风光和恬静淡然的生活状态。王孟两人在文学上审美趋同,又在性格上相近,生活中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。

740年9月,比孟浩然小12岁、时年41岁的王维,因知南选(到南方去主持朝廷开展的科举考试)而经过襄阳。虽没有留下和孟浩然的酬唱之作,却为我们捧出了一首堪称襄阳名片的五律《汉江临眺》:

楚塞三湘接,荆门九派通。

江流天地外,山色有无中。

郡邑浮前浦,波澜动远空。

襄阳好风日,留醉与山翁。

作者在襄阳临江远眺,山、水、城浑然一体,可谓揽天下之秀。此诗亦被选入《唐诗三百首》。“襄阳好风日,留醉与山翁”之句已经成为襄阳城市宣传最常见的广告语,也是人们抒发对襄阳的情感时引用最多的诗句。

王维到襄阳之时,孟浩然去世不久。王维睹物思人,悲上心头,写下一首仅仅20字的《哭孟浩然》:

故人不可见,汉水日东流。

借问襄阳老,江山空蔡州。

细腻的情感,凄美的意境,读来使人肝肠寸断。

边塞派宗师岑参

边塞诗,即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主题的诗歌。边塞诗以严酷的边塞生活为体验,表现了诗作者戍边卫国、建功立业的英雄主义气概和豪迈进取的精神。

边塞诗派,是盛唐中重要的诗歌流派之一。岑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。他的边塞经历最丰富,抵达边塞的距离最远,以边塞为主题的作品最多,成就也最突出。他曾两次出塞,共历五年。

岑参是江陵人。江陵即今天的荆州。744年,岑参考中进士后,因不满足于官小位卑、碌碌无为的生活,于749年毅然投军出塞,其时34岁。

史料中虽没有岑参到襄阳的记载,岑参诗集中却有三首与襄阳有关的诗歌,其中两首都是赠别前往襄阳的朋友,即《送襄州任别驾》和《送陕县王主簿赴襄阳成亲》。另一首诗题为《与鲜于庶子泛汉江》,或是766年他任嘉州刺史时途经襄阳时的作品。

三首诗中,我觉得写得最好的,不是在襄阳的诗作,而是761年作于长安的《送陕县王主簿赴襄阳成亲》一诗。诗的尾联,岑参殷殷嘱咐即将成为襄阳女婿的朋友:“襄阳多故事,为我访先贤。”

聊完唐代

我们来讲讲宋代

宋代不同于唐代,没有了派别纷呈、宗师辈出的繁荣景象,但也不乏领一代风骚的巨匠大师。我们知道,词是宋代诗歌中最主要最流行的文学体裁,宋词又分“豪放”“婉约”两派,可我们梳理宗师们在襄阳留下的作品时,全是乐府、古体诗和律诗,竟没有一首词作。我只好以写文章的“唐宋八大家”这耳熟能详的“招牌”为标准,从中选出北宋三家,分别是欧阳修、苏轼、曾巩;又另选南宋知名度不太高的刘过一家,想通过刘过的作品,使读者对其所生活的时代及襄阳有一定的了解,另选了他的一首怀念襄阳的词,算是弥补了其他宗师均没有襄阳词作的遗憾。

△襄阳古城。资料图

欧阳修 嗟尔乐哉襄阳人

1010年,欧阳修4岁时,做官的父亲在泰州去世,家无积蓄,生活困顿,母亲便带着他投奔在湖北随州做推官的叔父。由江西到随州,必须经过襄阳。1027年,欧阳修春试礼部不中,乘舟南归,也应该是在襄阳登舟。他后来在《和韩学士襄州闻喜亭置酒》诗中说:“少年我亦曾游目,风物今思一梦还。”“少年”云云,大约是指这次。

1036年5月,欧阳修被贬夷陵(今宜昌市),1037年12月,移任光化军乾德县(今老河口市)县令。彼时乾德属京西路,并不是襄阳府辖县。但两地相隔仅数十公里,又为汉水上下游关系,欧阳修与襄阳的联系当不会少。欧阳修在乾德仅仅任职一年四个月,颇有政声。他的文集中有关襄阳的数首诗歌作品中,至少《高阳醉卧》和《汉水行》二诗写于襄阳。

△襄阳古城夜景。资料图

历代诗人中,欧阳修是少有的对襄阳有深厚感情的人,他在不同时期有关襄阳的诗作中,都诚挚地表达了对襄阳的热爱。1056年,他写诗给襄阳的朋友:“东津绿水南山色,梦寐襄阳二十年。”在“梦寐襄阳”句后的夹注中他说:“予昔游汉上,尝爱其山川,迨今十六七年矣。”

1057年,欧阳修写了《乐哉襄阳人送刘太尉从广》一诗:“嗟尔乐哉襄阳人,万屋连甍清汉滨。”接着又从语言、交通、物产、山水、历史等方面,对襄阳作了细致的介绍,就像小孩子向人罗列炫耀心爱的东西一样,简直是一篇详尽的襄阳说明书。在诗的最后他说:“谁能持我诗以往,为我先贺襄阳人”,戏谑地让刘太尉做了他的信使,拿着这首诗去慰问襄阳百姓,传达他的祝福。

欧阳修有关襄阳的作品,分量最重的不是诗歌,而是写于1070年的散文《岘山亭记》。欧阳修在文章中历数并评品了晋代羊祜和杜预镇守襄阳时的功绩,阐述了建功立业和后世之名的相互关系,间接告诫为官者应多做实事,少慕虚名。这篇文章,既是欧阳修为官理念的反映,又充分体现了欧阳修耿直的性格和圆熟的作文技巧,和他的另一篇名记《醉翁亭记》相比,既风格迥异又可颉颃媲美。

△雨后襄阳美如画。摄影:襄阳融媒记者李旭晖

苏轼 襄阳无事多春游

史料所载,苏轼到襄阳,仅有一次,是在1060年,时年23岁。

苏轼中试后丁母忧。1059年9月,期满,父亲苏洵和二子二媳等买舟从眉山沿岷江经长江三峡到江陵,又转荆襄之路经襄阳往京城汴梁。三苏父子到襄阳时,已经是1060年的春天。他们在襄阳小住了一段时间,各自写了不少诗歌来记录对襄阳的观感。

苏轼在襄阳大约作了近10首诗,所歌咏的都是读书士子们熟悉的汉水、岘山、万山、隆中、鲂鱼、宜城竹叶酒等名胜风物。他在《汉水》一诗中,把襄阳汉水比着家乡门前的蜀江:“襄阳逢汉水,偶似蜀江清。”而在过汉水时,汉水女神似在眼前:“过之不敢慢,伫立整冠缨。”父亲和弟弟去游万山,自己有事未能去。待他们回来,苏轼反复向他们询问万山的情况:“问之安能详,画地费簪箠”;又为自己没能同去自责:“山川近且秀,不到懒成耻。”他游览隆中时,夸襄阳是人才高地:“谁言襄阳野,生此万乘师。”他写襄阳百姓生活安定:“自从毡裘南渡沔,襄阳无事多春游,襄阳春游乐何许,岘山之阳汉江浦。”

△《大美汉江》 摄影:赵兴跃

曾巩 风吹襄水坐来寒

曾巩大约是宗师人物中与襄阳关系最紧密的了。他在襄阳做了两年半的官,著名的女词人魏玩是他的弟媳,娘家在襄阳邓城。曾巩其实算是襄阳的“亲戚”。

1073年6月,曾巩任襄州知州,时年53岁。曾巩为人,为官,为学,是有名的温柔敦厚。这种秉性使得他在地方执政时,勤政爱民,作风扎实;在作诗为文时,平正朴厚,古雅清阔。

△资料图

他刚一上任,就是这样一种形象:“白头多病襄阳守,展卷临风当自强。”工作之余,他:“闲中我乐人应笑,忙处人争我不争。”他爱襄阳的山水:“云压楚山春后雪,风吹襄水坐来寒。”听闻朋友要来襄阳,他早早计划要在习家池与朋友流觞赋诗,大醉一场:“池边且欲留同醉,思拙难酬白雪才。”久雨后忽晴,他为农民来年的好收成而高兴:“眼明意豁万事快,预喜来年麰麦丰。”他游鹿门山,因下雨道路泥泞半路返回,遗憾道:“不踏苏岭石,虚作襄阳行。”

同欧阳修一样,曾巩在襄阳期间最重要的文字作品,是一篇记文:《襄州宜城县长渠记》。文章叙述了长渠所在地官员修整长渠的经过,褒扬了他们认真务实的工作作风,倡导了细致深入的工作方法,批评了沽名钓誉的工作态度。我读曾巩的这篇记文,是和欧阳修的《岘山亭记》放一块儿读的——两篇记文的主题虽异,但它们的核心思想是高度一致的。

△襄阳古城。资料图

刘过 襄阳真是用武国

刘过本不是宗师级人物,但刘过作为辛派旗下的代表人物,曾长期居住在襄阳,在南宋诗坛有一定的地位。刘熙载称其“狂逸之中,自饶俊致,虽沉著不及稼轩,足以自成一家。”这样看来,把刘过当作宗师,也不为过。

刘过生活于南宋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复杂的年代,金人铁蹄践踏中原,半壁河山沦为异族统治。布衣终身的刘过,坚定抗金,一生都在为抗金事业奔波,漂泊在江淮间,写下了大量词风俊迈的爱国作品。

△资料图

襄阳是宋金对抗的前线城市。襄阳城独特的地理位置,襄阳人任侠使气的性格,使得刘过深深地爱上了襄阳,曾长期居住在襄阳。1185年,一次酒后,他百感中来,诗兴大发,一首《襄阳歌》援笔立就。

诗的一开头就表示长期漂泊的他想以襄阳为家:“十年著脚走四方,胡不归来兮襄阳。”他欣赏襄阳优越的地理环境:“襄阳真是用武国,上下吴蜀天中央。”他夸赞“襄阳土风沉浑士奇杰,呜呜酒后歌声发。”他坚信襄阳:“歌曰人定兮胜天,半壁久无胡日月。”他追慕襄阳前贤:“杜甫诗成米芾写,二三子亦英雄哉。”

多年以后,刘过漂泊到外地,与朋友饮酒中,“说襄阳、旧事重省”,百忧千愁,一时都到心头,于是便诞生了本文选录的唯一一首词作《西吴曲·怀襄阳》。一生“倦客天涯”的他,曾经夸耀“襄阳真是用武国”的他,已是英雄暮年,壮志消磨,只想“还买个西风轻艇”回到襄阳,“便欲访,骑马山翁,问岘首,那时风景。”词的结尾,一声“空老尽英雄,肠断剑锋冷”的长叹,读之催人泪下,意气难平。

△资料图

其实,真有一个词坛宗师与襄阳有关联,这就是北宋词坛“婉约派宗主柳永。宋人祝穆《方舆胜览》中记载,柳永“卒于襄阳,死之日,家无余财,群伎合资葬于南门外。”一说葬于枣阳兴隆花山。每到春天群伎扫墓时,“罗袖飘风,来去不绝”,谓之“吊柳七”,也叫“上风流冢”,并成为一种风俗。可惜史料没有柳永在襄阳的故事,柳永词集中亦没有关于襄阳的词作。

(原文刊发于2024年11月29日、12月6日《襄阳晚报》)

作者:马军

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成员杠杆买股票。

发布于:北京市
推荐资讯
友情链接: